走进白鹤梁 助力文物保护
来源:学生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妍稳 荆嘉贤 图\龙清林    发布时间:2016-08-23

  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深刻感受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进一步了解水下文物保护现状,近期,创新学院水下文物保护调研队赴重庆市涪陵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实践调研活动。队员们不畏酷暑热浪,克服山城交通不便的困难,通过细致的调研活动,查看了涪陵水下文物的现状,并积极探索其保护方案。

立足基础 全面系统 实地调研

  活动开展前期,在指导教师龙清林研究员的要求下,队员们以小组研讨学习的方式,通过查阅文献对白鹤梁的文化进行了系统的了解,位于长江中部的白鹤梁凭借其旖旎的风光是古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其独特的石鱼精准地记录了每年水位的高低变化,为长江三峡水电站的成功修建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为进一步了解白鹤梁的历史变迁,考察当地人对水下文物保护的看法,调研队通过问卷调查与当面采访相结合的形式采集了当地群众的想法。尽管存在语言上的障碍,通过2天的努力队员们成功完成预计目标,了解并整理了涪陵当地的群众对于白鹤梁文物保护的建议。

  调研队实地参观了白鹤梁,对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进行全面了解。博物馆共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多为1:1仿照水下修建的各种石刻,包括古人的诗词歌赋以及准确记录各年水位变化的水位线。水下部分通过U型隧道将人们送入位于水下40米左右的石刻前,人们可以通过观景窗近距离观察石刻。独特的建筑风格深深震撼了队员们,大家认真观看,细心研究,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准备。

悉心总结 对话政府 建言献策

  在参观学习之后,队员们联系到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负责人赵先生,并与他进行了面对面地交流。队员们针对水下文物保护的问题和方法向赵先生提出疑问,希望能够了解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运行机制。赵先生告诉同学们:“我国水下文物埋藏较浅,易被他人发掘,被盗被毁严重,文物保护操作困难。博物馆有专门的潜水员及时打捞清洗文物,使用过滤水,力保文物不被污染。”队员们在加大白鹤梁的宣传方面与赵先生交流了意见,提出了与高校进行合作,共同促进水下博物馆运行的方案。同学们建议博物馆在设备上增加VR体验装置,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可以使游客更加直观地体会白鹤梁的全貌。再了解到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来源于三峡博物馆后,调研队来到了三峡博物馆进行实践调研,通过与工作人员交流进一步掌握了白鹤梁的相关历史知识,对于保护方案的探索有极大地借鉴意义。

回顾活动 反省不足 砥砺前行

  十天的时间,调研队一步步了解白鹤梁,探索水下文物的保护方法。带队教师龙清林研究员不禁感慨道:“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探索文物的保护之路,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审读历史,感受历史的味道,接受历史的传承,并将这千年的积淀化作我们的文化底蕴。”队员徐振川表示自己深刻地感受到文化所带来的魅力,对进行文物保护的必要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并在本次活动中感悟到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厚重感。队长荆嘉贤总结道:“尽管本次三下乡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之前的计划不够完善,没有很好地预估到即将面临的问题,但是我们依然克服困难完成了任务,希望队员们能够真正地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10天的经历告诉我,中国不是没有信仰,我们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可这并不能只是说说就可以的,我们需要真正的去实践,去体会我们的文化,去传承我们的文化,并赋予其新时代的涵义。”

  经过队员们10天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活动日志3万余字,活动感想1万6千余字,活动总结3千余字。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10天的学习,自己不仅了解到水下文物保护的现状,而且深刻体会到了文物保护的价值和意义。文物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文物保护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服务队走向群众实地调研
服务队走向群众实地调研

向博物馆工作人员献计献策
向博物馆工作人员献计献策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参观学习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参观学习

浏览次数:   │   责任编辑:创新实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