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三农 做王辉式麦田“守望者”
来源:学生工作办公室    作者:申振通 尹博彦 图\邢晓茜    发布时间:2016-11-24

  “我的育种工作没有尽头,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热血的誓言感染全场。近日,“王辉事迹话剧大赛”决赛在北绣山活动中心完满收官,历时8个月的“王辉事迹话剧大赛”活动告一段落。

  今年三月份,校团委发布关于举办王辉教授事迹话剧大赛的通知,创新实验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工作,鼓励学院有话剧创作和表演特长的师生积极参与;本着体现学校、学院文化的原则,在立足客观事实,保证原创性的同时,不断地追求创作的艺术性;凭借着师生们的不懈努力,剧本《行麦春秋》获得短剧类三等奖。

  审议小组对剧本的肯定,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的热情,也坚定了大家刻苦训练的决心......

初赛:探索育种者的生命密码

  7月2日晚,等候在北绣山活动中心206门外的话剧队队员们有些局促不安,今晚是话剧大赛的初赛。

  围绕王辉教授的生平事迹:青年时期因饱受饥荒之苦而立志考上西北农学院,不辞辛苦跟着赵洪璋老师探索新品种,老师逝世,担负起培育高品质麦种的责任,肩负旅行包辗转各个种子站进行宣传......依据对王辉精神的理解,队员们认真进行表演,力求展示出王辉教授踏实、奉献的高尚品质与执着一生为农业的崇高精神。结束后,队员们悉心听取评委老师的意见,并虚心向老师请教自己所遇到的问题。队员杨宇涵说:“参与初赛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实战表演让我们发现排练时没有注意到的的纰漏,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纸上学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会根据老师提出的建议不断去完善,不断去突破。”

决赛:领悟麦浪是最美的风景

  11月16日晚,北绣山活动中心大厅熙熙攘攘,话剧队的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地检查道具与着装,为最后的展示做准备。

  九月整地,布置试验,十月播种,观察记载。分类收获、晾晒麦种。七月份的试验总结,八月份的试验安排,再回到九月份的整地……日子就在这样单调枯燥的重复中流逝。天刚亮就出门,不吃早饭,将带来的午饭搁置一边,节省时间;为了推广小麦,不辞辛苦辗转多家种子站......只为用农业科技让父老不再饿肚皮。凭借着对王辉事迹的认真学习与刻苦排练,队员们将王辉教授的生平细致地展示出来。

  “那时侯我就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到在最荒芜的田里都可以种出庄稼的技术。”“这小麦,就像是我的第五个孩子啊!我对这小麦的情感已经是根深蒂固了!”深情的台词,直扣泪点。“当听到‘曼曼,你应该明白的呀,小麦是我的娃,你们也是我的娃啊!’这句的时候,不由得泪崩。”观众李慧敏平复住内心的激动,“他曾说,‘哪有退休的党员’。于是便几十年如一日的田间劳作,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我们应该学习王辉教授这种先人后己,先大家后小家的行事作风;学习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以方便他人为己任的高尚品德。” 

  从八百里关中到黄淮平原,中国北方大地上滚滚翻腾的麦浪,就是王辉教授用毕生心血谱写的华彩乐章,王辉教授坚守一生田园的执着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据悉,学校通过举行王辉教授先进事迹报告会,创作主题话剧、报告文学,开展巡讲,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王辉教授先进事迹的热潮,鼓舞教职工工作的活力与热情,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奉献社会的理想和追求。创新实验学院师生认真学习王辉教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追求理想、报国为民的优秀品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以及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话剧初赛
话剧初赛

话剧决赛
话剧决赛

浏览次数:   │   责任编辑:创新实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