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构建——记一次精彩的学术报告会
来源:教务管理办公室    作者:赵轩 马川 图\曹馨元    发布时间:2017-11-25

  11月24日晚,在创新实验学院一楼多媒体教室,来自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高级工程师孙强主任为我院学生带来题为“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构建”的学术报告。

  孙强老师一直致力于模式动物的构建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在实验动物和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研究最多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猕猴属石蟹猴,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报告会上,孙老师以转基因动物的发展史作为切入点,结合转基因小鼠构建技术流程,重点讲述了转基因猴的制备技术难点及解决过程。他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从自身的研究方向与内容,借助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视频,向同学们生动地展开相关介绍。此外,孙强老师以自己在西双版纳的一座半山上工作四年并于2008年成功培育国内首批试管食蟹猴的经历为例,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向同学们阐述他所理解的科研人生,并对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要试着自己去读一些相关领域前沿的文献,这样大家的想法才能得到提高,还可以提升英语水平。”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积极提出疑问。生技基地1604班常笑同学认为:针对食蟹猴繁殖力低的问题,选择雌猴的卵细胞比选择雄猴的精子更简便,孙强老师以雌猴特定生理期的某种振荡做出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活动氛围热烈。

  本次报告会的成功举办,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有助于其专业的学习,并帮助学生了解科研生活,学习科研精神,为学生们今后在科研道路上的学习奠定基础。

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构建学术报告会
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构建学术报告会

浏览次数:   │   责任编辑:创新实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