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 学院动态

十年风雨并肩行 笑谈往昔再出发——创新实验学院举办学院成立十周年师生座谈会

作者:申振通 赵璐 图\赵晓力 赵轩 孙雨欣  来源:学院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8-12-03  浏览次数:

  12月1日上午,创新实验学院成立十周年师生座谈会在学院多媒体教室举行。教务处处长,原创新实验学院院长陈遇春教授、创新学院全体职工、约定课程教师代表、科研导师代表、班主任以及曾经担任学院辅导员的教师代表、学院2008级至2018级学生代表参与此次交流活动。座谈会由院党总支副书记李向拓主持。

  教学处处长陈遇春教授在致词中指出,创新实验学院的这十年是来之不易的十年,是跌宕起伏的十年,是硕果累累的十年。2008年,为加快推进农林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学校整合“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在全国农林高校中独树一帜,率先设立了创新实验学院。十年来几经变化,栉风沐雨,不断摸索、调整和完善,到今天立足农林科学,引领学生知农、学农、为农,产生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效,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林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副院长刘天军教授代表全体职工做了学院成立十周年工作总结汇报。学院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和教学教研实践平台,进行了长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起到了教育改革的示范性作用,各项重大教学改革成果也得到各大高校的认可与借鉴。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学院培养了一批政治可靠、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探索了农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体制、新机制。新的时期有新的要求和挑战,学院全体师生都会为之不懈奋斗。最后,他深切勉励全体学生,“求一等学问,成一等人才”。

  任课教师代表王俊儒教授着重结合为学院学生上课的经历,指出要深化“小班授课”模式,继续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不断提高课堂质量。陈铁山老师、刘华伟老师等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工作经历,系统分析10年来学院学生的整体发展,肯定了创新学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和优异成绩;希望学院坚持“汇集优秀生源,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模式创新,培养拔尖人才”的办学思路,继续深化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

  科研导师代表裴志超教授、陈宏教授表示,全程化的科研培养体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科研学习潜力,带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勤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同时希望全体创新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牢记“西农精神”,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投身于农业科学发展事业中来。

  班主任以及曾经担任学院辅导员的教师代表袁君刚、王博等老师立足班主任工作、日常教学、人格养成以及思想引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意见,认为要进行二次人格培养,树立学科专业自信,强化领导力养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独立思考本领,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此外,一致希望学院尝试更多学科碰撞,进行新的突破。

  座谈会上,各年级学生代表结合自身经历,围绕教学模式、科研培养、自我提升、外语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探讨交流。目前在我校林学院任教的2008级学生代鲁鲁提出要坚持小班授课的优良互动性,并强化学生外语的学习与利用;目前在生命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2012级学生王晓峰认为要突出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进行定位;目前在化药学院接受直博培养的2014级学生晁爽希望完善学院院友会机制,在“传、帮、带”中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座谈会持续了3个多小时,气氛热烈,情意浓浓。大家分享大学时光,倾吐心声,畅谈未来规划与学院发展建设,寄托了对母校,对学院无限的情思和良好的祝愿。下午,学院首届毕业生代表,华中农业大学项韬副教授,清华大学常银成博士后和陕西师范大学任田副教授为低年级学生作报告,分享交流他们的学习成长心得。

  据悉,10年来,学院本科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26篇,被SCI收录118篇,其中第一作者23篇,近三年学院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数占全校总数28.75%,近三年全校40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中,创新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学生占到了13名。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31人次。

  开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农林模式”背后是践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累累的硕果来自“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国家战略决策,来自创新实验学院10年来持续探索;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0多年来所坚持的“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来自“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与中华民族5000多年传道授业解惑的“树德育人传承”。

  学院将始终响应学校新时期的规划目标和战略思路,不忘初心继续培养更多拔尖创新型人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教务处长陈遇春教授发言
教务处长陈遇春教授发言

教师代表发言
教师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发言

合影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