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生物“小老师”——记植物解剖课题研究和课前“微课”活动
来源:教务管理办公室    作者:申振通 马川 图\王晓静    发布时间:2015-11-26

植物解剖课题研究和课前“微课”活动
植物解剖课题研究和课前“微课”活动

  为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课下和课上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研究创新能力,我院开展了普通生物学植物解剖课题研究和课前“微课”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微型课堂,化主动为被动

  课前“微课”活动,即鼓励学生使用PPT制作五至十分钟的微课,向其他学生介绍课内外知识,旨在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生命科学的相关书籍,提高科学素养。得知“微课”任务后,同学便立即动手,从实验基础、生活实践、书本知识延伸等多角度确定了自己的主题,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制作出内容充实、画面精美且富有个性的PPT。

  精彩纷呈的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学生自己的主题演讲。每一位学生精心准备,认真讲解,语言幽默、肢体动作丰富,将新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并结合讲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提问踊跃、回答积极,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微课”的推行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探索,教师为辅助的导师指导模式进行教学方法的摸索与创新,引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生物技术154班曹帅帅说:“课前‘微课’这一教学活动非常好,我不仅从中学到更多课外的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也更加清楚未来的努力方向。”


植物解剖,用实践深刻理论

  关于植物解剖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是同学们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从而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发组成9个小组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样本的采集并解剖。本着尊重事物客观性的科学态度,学生积极查阅文献,向老师、学长学姐请教等方式确定样本的名称及属性。另外,组员们分工合作,完成了知识点的整理及PPT制作与汇报,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的各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植物学分类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分类的方法,这不仅为后续的生物学实习及生物多样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生物工程153班张天民说:“参与这次生物解剖学的活动,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植物解剖方面的的知识,组员之间默契配合让我们的小组更加的团结,学习更加高效。”


乐学趣学炼能力,意犹未尽启热情

  植物解剖方面的课题研究和课前“微课”活动的举行,是对兴趣带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化探索和创新。一方面丰富了生物教学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在该领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引领学生课题-问题-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意识,而团队精神培养更是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意义重大。

浏览次数: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