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早上,我院2015级,2014级,2013级28名学生聚集北秀山活动中心门口,在欧文军院长和其教学办公室老师的带领下,乘车前往陕西省眉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进行教学实习。
到达目的地之后,由我校资源环境学院杨开宝教授给同学们讲解。杨老师首先把同学们带到猕猴桃基地的眺望台,在这里整个猕猴桃基地尽收眼底。猕猴桃基地分为种苗繁育区、新品种选育区、新技术展示区、主栽品种试验研究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区这五个区,杨老师带领我们依次参观了每一个区。
参观的第一站是种苗繁育区,这里是一个采用全自动智能控制温度、湿度、辐射强度的房间。猕猴桃是用种子进行繁殖的,种子要通过预处理(一般采用激素处理或沙藏)才能发芽。当幼苗长至5cm左右进行第一次换盆,长至15cm左右进行第二次换盆,此时可以把营养钵放在室外,但是要用遮光布遮光,老师解释说,这是因为猕猴桃是喜阴植物,幼苗不耐强光,长大的猕猴桃放在室外栽培是为了让光合和温差造成糖分的积累。长至主干有大拇指那样粗的时候,进行第三次换盆,这次要把猕猴桃幼苗移至透气性好的美植袋中,利用水肥一体化(即把肥料溶在水中,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的方式对幼苗进行灌溉。在种苗繁育区还有很多通过嫁接繁殖的猕猴桃品种,除了单纯的一次嫁接,还有二次嫁接的猕猴桃,所谓二次嫁接就是找一个“中间整木”,把两个亲和力不是特别高的猕猴桃品种通过“中间整木”间接地嫁接在一起,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远缘不亲和性。有些嫁接则是通过引野外品种(抗逆性强,但果实不美味,果型欠佳),利用它们作为整木,在上面嫁接优良的品种,这样就可以提高整株猕猴桃的抗逆性。种苗繁育区还有很新奇的“猕猴桃盆栽”,这些猕猴桃植株是专门用来制作盆景的,如果用猕猴桃枝叶进行插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观的第二站是新品种选育区,这里面的猕猴桃种植得很密,因为他们是用来选育新品种的,而并非经济型的。整个猕猴桃区都是用钢筋搭成“T”形架,每一行都有一根用于灌溉的管子,也是通过水肥一体化的方式进行灌溉。此外,两行猕猴桃中间种满了三叶草(豆科的优良绿肥),杨老师介绍说,行间还可以套种蘑菇,灵芝等以提高经济价值。
参观的第三站是新技术展示区,这里是通过智能测量温度,湿度,辐射强度,风速等。老师介绍说,猕猴桃的湿度很重要,因为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涝。这里面的猕猴桃疏密有致,一般株间距为3米,行间距为4米,这样一亩地只能种55颗猕猴桃。另外,猕猴桃是雌雄异株植物,科学配比是雌植株:雄植株=6:1。老师介绍说,一般自然状态下通过“风媒”或“虫媒”进行传粉,现在农民一般采用人工授粉,人工授粉一般是在雄花刚刚绽放的时候,剪下雄花,然后扫粉,扫下来的花粉要稍微干燥,低温储藏,然后用毛笔点在雌花的花蕊上,这是最传统的授粉方式。现在先进的传粉方式是把花粉用淀粉稀释,或是用蔗糖制成悬液,然后喷洒在雌花花蕊上,这样方便快捷,但是比较浪费花粉。
参观的第四站是主栽品种试验研究区,这里有很多猕猴桃品种,有有毛的“美味系”,有无毛的“中华系”,有红心的,有黄肉的,还有绿肉的。老师介绍说,猕猴桃三年挂果,第四年即可达到结果的高峰,一般的猕猴桃树龄可以达到70岁左右。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区,这里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良猕猴桃品种,以备品种杂交、新品种选育之用,这也是作为“猕猴桃之乡”的眉县的后备基础。猕猴桃起源于中国,通过新西兰的传教士传入新西兰,他们把猕猴桃称作“奇异果”。最后老师还介绍说,猕猴桃的修枝、疏花、疏果是很重要的,里面有很多学问,其中的修枝以“单主干双主蔓”为标准。
本次猕猴桃基地实习,让同学们增长了见识,学习掌握了很多新的知识,为将来选择研究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尝试是选择的基础,在不断地尝试中,找出个人的爱好,从而更好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感谢学院给予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