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院全体师生党员一起在这个特别的实验室里体会科学发展蓬勃着的无限希望,共同学习“艰苦奋斗,不断创新,团结协作,献身农业”的东南窑文化。
植物保护学院赵晶老师为大家讲述了东南窑的建设过程:抗战时期,东南窑还只是学校防空洞的一个出入口;后来,又成了教职工的宿舍。直到1978年,李振岐教授发现了东南窑冬暖夏凉的特点,在学校和省上的支持下,将其改建为低温实验室......自此,在这个特殊的实验室里,诞生出一个又一个研究成果,为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幕幕令人动容的瞬间,生动刻画了以李振岐、康振生院士等为代表,“诚朴勇毅”地为祖国科研和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西农科学家群像。
行走在有些曲折的实验室廊道、观看着操作台边忙碌的身影、温室里培育着的各式实验品系……参观者无不感受其凝聚的东南窑文化精神,增添了刻苦努力、奋勇前行的智慧和勇气——南窑文化充分体现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
学生党员柏亦陈十分感慨:“对于我们来说,这次学习不仅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东南窑的机会,老师们的悉心讲解,师兄师姐认真细致的工作,让东南窑文化更加直观起来、鲜活起来。在这里,也再一次体会到学校老科学家扎根杨陵的那种对事业的追求和无私奉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李振岐、康振生院士等科学工作者对科研的热爱与全身心的投入。”学生党员杨入祎认为:“东南窑实验室聚集了当时西农老一代科学家,他们对于国家命运、对于立德树人、对于科学研究、对于服务社会的态度和作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研究。在今天,西农人仍需继续接力,传承刚毅坚卓、爱国奉献的精神,书写新的科学传奇!”
赵晶老师讲解
参观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