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学院延安精神社会实践团队员日记
第一天 初识延安
7月26日 星期日 小雨
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延安精神社会实践团”朝着革命圣地——延安出发了。穿行在巍巍黄土高原上,望着窗外,我内心无比激动。在我的印象中,延安是一个艰苦的地方,那里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个种谷子吃小米的地方,现如今这个中国革命的圣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经过一上午的行程,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延安。鳞次栉比的高楼,整齐清洁的街道,来来往往的车辆,花团锦簇的公园,微薄的雨雾丝毫遮挡不住她的勃勃生机。延安,现代文明正渐渐渗透到了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
这座城市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的气息,但是延安精神却无处不在,“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为科教兴国造就英才”则体现了这个城市蕴含着深厚的红色底蕴。
稍做休息,我们便向凤凰山革命旧址出发。我们依次参观了领袖们住过的窑洞和防空洞,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却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我不禁想起毛主席当年在油灯下奋笔疾书六昼夜写成《论持久战》,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我不禁思考:延安精神是什么?延安精神又是怎样给予他们精神支撑?
离开凤凰山,我们来到了杨家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当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窑洞。同样,室内除了临窗摆放着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和几张木椅,内室一张简朴的单人硬板床外,几乎是别无它物。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里,过着清贫生活的领袖们,却领导着中国的革命,率领着千百万军民,用土枪土炮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着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1946年8月的一天,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由北平到延安采访,在这里,毛主席坐在冰凉的石凳上,面对着杨家岭的青山绿水,操着湖南口音和她侃侃而谈,发表了震惊中外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展示了一代伟人的独特风采。
第二天 净化和升华
7月27日 星期一 晴,有时多云
今天,我们一行首先来到了宝塔山。吟着“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我们开始一步一步地攀登着宝塔山那神圣的石阶,随着海拔的升高,延安城的全貌也逐渐映入我们的眼帘,刚刚苏醒的高楼在三山环抱下傲然挺立,蜿蜒的延河水泛着洁白的光亮,给我们留下美好回忆的“总理桥”清晰可见。伫立塔下,仰望着那傲然耸立的巍巍宝塔,心中热血沸腾,久久无法平静。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宝塔,作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宝塔正面我们进行了庄严的宣誓,重温了入党誓词。当我们郑重地举起右拳的时候,倍加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一定严格按照一名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离开宝塔山,我们来到了此次延安之行的最后一站——枣园。这里是书记处的又一所在地,园中那五大书记的铜像,雄浑的气势和不减当年的风采引来纷纷游客合影留念。往上走是书记们的枣园旧居遗址,在这里,有他们带领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印记。那一孔孔窑洞,一处处旧居,再现了当年在艰苦条件下取得丰功伟绩的场景,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心灵上产生了巨大的震撼!
在这里,延安干部学院的焦连山教授为我们进行了一堂生动的延安精神讲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诠释了延安精神的内涵,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了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是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们青年学生尤其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延安精神对我们仍然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支撑伟人们在枪林弹雨下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精神力量是如此的伟大!我也明白了什么是延安精神以及延安精神是怎样给人们以精神支持的。
在张思德烈士纪念碑前,我们又一次重读了毛主席的著作《为人民服务》,追忆了张思德烈士的事迹,凝视着张思德烈士的花岗岩雕像,他那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格魅力再次感动和震撼着着我们,这一刻,我的内心难以平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小结
这次延安之行,让我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同时也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我们一定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谨记“诚朴勇毅,知行卓越”的院训,不辜负学校和老师的期望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时代精神的弘扬者,从自我做起,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努力成才,报效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余康)